首页 / 资讯 / 正文

泉口读石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3-06-21

  ◎  林汉筠

  久慕泉口石林,终于在一个雨后初晴的春日,如愿以偿地穿行在这千姿百态的巨石“丛林”中,去触摸那时光镌刻的痕迹。去感受那巨大的静穆之境。

  当地有句土话:有山便有石,石聚则成林。呈九面斜坡的泉口石林,有着“万亩艺术石林”“喀斯特魔鬼城”之称,总面积达10000亩之多。作为奥陶系的“直系孩子”,泉口石林在5亿年的阳光里,沿着斑驳的竖纹慢慢地伸展着,它们肩并肩,手挽手,历经生死轮回,巍巍然向天地递出了一张坚硬的灰白色出生证明,向世界递出一张简陋又不失华贵的名片。

  “更欲寻诗伴,相携向石林。”造物主的奇思妙想,成就了大山的风貌,展示着大美自然的恣意狂放。泉口石林的岩石表面,有的像龙鳞甲状,鳞次栉比地排列着,有的像经过细心打磨,雕琢的鬼斧神工。放眼望去,泉口石林内层峦叠嶂,挺拔神秀,呈现出一派匠心的自然。“横看成岭侧成峰”,它们的形态各异,单独成树,聚众成林,用坚硬的方式,组成一片一望无垠的巨大石阵。它们的神态逼真,如鸟兽,如人群,如莲台,如楼阁……高低错落,伟岸嵯峨。石林,应该是时光的宠物。在这里,时光似乎早被凝固,在每一步的行进中,在每一块石头前,仿佛都在幻化一幕幕大戏,无声地讲述着过往云烟。

  山风微拂,岁月静好。穿行在石林,就像穿行在大地的诗行之中。粗粝,刚硬,悸动,温暖,人类与石林命运共融的生态,在青白色的光里折射着,解读着。

  曾在黔地的宣传册上,看到一尊石马的标志,其生动的表情,逼真的体态,雄伟的身形让我记忆犹新。如今来到了泉口石林,才知道这里是石马的故乡。

  早在清朝光绪年间,这尊石马便被列入“安化八景”和“思南府十景”。关于石马,有很多传说。一说,此石马曾是石怪,每天一到深夜,便跑到四周践踏庄稼,雄鸡鸣叫之前又恢复原状,寨民苦不堪言。后来被阴阳先生作法敲断尾部一段石块,石块落地即变成一只马脚,从此石马就再也不能动弹。一说,这是隋唐庸州入黔始祖田宗显战马,随主人征战南北来到山寨,后以身殉职,被上天点化成石神,日夜守护主人,佑护其后裔。

  在石马的下方,曾建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寺宇,向北不远处,便是隋唐庸州遗址。可惜,我们来时,寺庙了无踪迹,衙宅村内的隋唐庸州遗址也没有找到,只能从偶遇的老人手指处,揣度它们的位置所在。

  “石马,为田氏祐祥祖后裔的代名词。”陪同游玩的朋友对当地历史人文颇有研究。站在石马旁,抚摸着石马,他给我们讲了这段关于石马的故事。

  入黔始祖田宗显十四代孙、“庸州”衙署首署田祐祥,功授左武大夫,都练使,果州团练使,追贼至泉口石马,见该地山清水秀,良田万顷,实乃鱼米之乡,并有水银朱砂,“庸州”衙署,便落居此地。田氏以此为基,瓜瓞而延绵,后裔发展数十万人,遍布大西南,成为一地旺族。守护他们的石马,也成为黔地的一个重要的地理标志。

  在石马旁,立有一块简陋的石碑。碑文为郡人安康作的诗。安康是景泰四年(1453)举人,历官户工二部郎,当过云南澂江府知县。出游石林,触摸石马,激动万分,奋然而书:“石马名山接上台,郁葱云气近蓬莱。大完气象由天造,西极精神岂匠裁。”然后,他笔风一划,用“风过不闻嘶紫陌,春来惟见长苍苔”写下了石马当年的雄风。

  如今,作为天地精灵的石马,默默地守护着石林,守护这世间最纯美、最笃定的忠诚。

  作者简介:林汉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东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有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出版《百年听风》《喊魂》《岭南读碑记》等专著多部。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