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科学“管地” 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3-07-25

  ——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矿政管理工作掠影

  ◎  本报记者 张继勇 通讯员 庞西祥

  琅琊古郡,沂水河畔。山东省临沂市夏收抢种工作一片忙碌,沂水县露天建材矿山边开采边复垦,实现了工业与农业的齐头并进;被誉为“中国金刚石之都”的蒙阴县,闭坑后经修复治理的矿区,被打造成当地颇具特色的矿山公园,实现生态的完美恢复,一幅幅自然生态修复和科学用地的壮丽画卷在鲁中南地区徐徐展开……

  矿山公园一角

  多措并举,实现矿山用地生态修复新突破

  近年来,临沂市坚持“生产矿山企业治理抓监管、促规范,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抓引导、出实效,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抓细化、打基础”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

  在蒙阴县联城镇,一座“天方地圆”的恢宏建筑屹立在蓝天绿草之间。这里曾是我国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金伯利岩露天采矿坑,发现过2颗超过百克拉的大钻石。该露天采矿坑闭坑后,在临沂市自然资源部门的规划下,通过生态修复治理,最终打造成为当地颇具特色的矿山公园。

  沂南县结合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整合“政府+社会资本”,开展矿山修复治理。沂南县分两期投入治理资金782万元,结合白沙洲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实施铜井镇香山村废弃石英砂岩矿治理项目,恢复治理面积400亩。同时,该县采取矿山生态修复、休闲旅游开发、林下经济和田园综合体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与旅游发展规划无缝隙衔接,打造了集矿山文化博览、生态环境保护和教育、地质环境展示、旅游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水晶主题观光休闲之旅”,建成全国首家石英地质文化馆,有效改善了全县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实现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跨越发展。

  科学规划,保障经济发展需要

  近几年,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着力打造布局合理、生态优美的土地综合治理新模式,优化修复用地用途,让企业发展有根基。

  沂水县坚持以“飞地模式”为牵引,统筹整合资源力量,实现乡镇优势互补;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优化园区空间格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以集约为导向,提升各项规划指标,推动土地集约利用;以机制为保障,强化协同和考评,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业园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己任,通过吸引村集体以土地和现金入股、分红租金的方式,打开了村集体创富空间,达到富民强村的目的。目前,西区村集体年增收260余万元;二期、三期建成后,村集体年增收将达1080万元;整个园区全部投入使用后,年租金约5000万元,入股村民人均分红1000元-5000元。

  自2020年以来,临沂市创新工业用地使用方式,弹性出让工业用地311宗、面积1.1万亩;深挖存量土地资源,盘活低效用地1.76万亩,有力保障了重大项目建设需求,助推了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进了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齐头并进,助力乡村振兴

  被誉为“长寿之乡”的费县,因其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富含负离子的空气而出名。该县新庄镇东流废弃矿山修复项目区,如今已变成良田。在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努力下,该项目修复整治土地115亩,并修建了梯田平台、配套建设了道路和水利设施,建成了群众满意的幸福田,实现了“山清水秀田肥民富”。

  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作为施工单位,自2019年开始对东流村废弃矿山进行科学治理,在治理过程中,他们秉承“宜田则田,宜林则林”的原则,消除地灾隐患让废弃矿山化危为安;实施土地平整,因地施肥,尽快让废弃地变为基本良田。

  近年来,临沂市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引进社会投资近2亿元,并配套资金进行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目前,该区已建成了卧虎山田园综合体,治理修复面积近3000亩,利用矿坑修建了临沂市第一座矿坑玻璃栈桥、深坑酒店,整治梯田230多亩。

  临沂市罗庄区傅庄街道赵庄村南湖,曾经是采煤塌陷区,通过治理,如今已变成了碧波荡漾的人工湖泊。在村集体的共同决策下,南湖承包给了渔业养殖户,实现了土地资源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临沂市,化废为良田的经典案例还有很多,如“凤栖谷”项目,实现了矿坑向桃花园林的转变,年产黄桃近万斤……

  下一步,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思路,把筑牢耕地保护红线作为基本原则,站在全局的高度,规划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继续实施矿山生态修复与恢复治理,实现生态与工业的完美结合,打造“宜产宜业宜居和美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