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留住传统 留住乡愁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4-03-29

  ——评《湖北大别山传统聚落活化利用研究》

  ◎  陈华文

  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民间文化生态的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无数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村落,如同奇珍异宝撒落在祖国山河大地。保护和利用好传统村落,不仅仅是留住传统文化、留住乡愁,也是为了建设美好家园,拥抱幸福生活。《湖北大别山传统聚落活化利用研究》这本著作,以特定的区域为地理单元,从历史、文化、环境、建筑、景观等多个维度,探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之道,这对于当前乡村振兴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该著作的作者李丽媛是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多年来专注于传统聚落、景观规划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书中主要面向大别山区位于湖北的红安、麻城、英山、蕲春、罗田、团风、大悟和孝昌等8个县市作为研究的“点位”,共分为7个章节,重点围绕大别山村落的形成、发展、特征、价值、保护、利用等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书中,专门以大别山区的九房沟古寨堡建筑群、祝家楼村、向阳村等作为研究个案,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把脉问诊”,提出保护和利用的科学策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厘清大别山传统村落的建筑风貌和装饰工艺,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这使得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更加有根有据。

  一般来讲,聚落和村落的含义相近,而聚落则更有历史的穿越感。聚落也好,村落也罢,其实都指向农业、农民和农村。大别山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尤其是红色文化资源颇为丰富,同时也云集着一批传统村落。大别山区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巨变,同时,这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以来面临挑战。如何让大别山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勃勃生机,这是《湖北大别山传统聚落活化利用研究》的核心和重点。

  目前,不仅湖北大别山传统村落保护受到高度重视,全国各地也是如此。如何利用并盘活传统村落资源,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段时期以来,居住在传统村落的居民,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质量、增加经济收入,纷纷外出务工,加上环保意识薄弱,传统村落及周边的人居环境令人忧心,有一些村落处于“空心”状态,还有的传统村落,夹杂着毫无设计风格的建筑,严重影响视觉审美。阅读《湖北大别山传统聚落活化利用研究》一书之后,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笔者有三个方面的思考。

  首先是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不管是哪一种规划,必须做足调查研究的功夫,传统村落规划也是如此。一方面要摸清传统村落“家底”,追踪溯源,进行分类统计。另一方面,传统村落的规划,要尊重历史传统和风土人情,充分听取居民建议。当前有些地方,对于传统村落进行抢救式保护,但是在此过程中,有时犯了心急的毛病,很多规划草率上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还有的地方在传统村落的保护性修复中,不但没有起到保护的作用,还破坏了传统村落的历史风貌。

  其次是要引导居民积极参与。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归根到底是为了村落里的居民过上幸福生活,强化对家园的认同感,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利用传统村落资源的过程中,不能与民争利,否则就会本末倒置。一些传统村落的居民,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才是出路。各地在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时,要在政策、资金、就业方面,主动向居民提供支持,引导居民参与其中,要在政策、感情方面把居民“引回来”,也只有如此,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才会不变味、不褪色。

  最后是走综合发展之路。传统村落如果仅仅停留在保护层面,那么这种保护只是为了保护而保护,并非长久之策。现在很多人在城市生活时间久了,希望到有特色的村落去旅行度假,那么生态环境良好、生活设施齐备的传统村落,无疑是理想的选择。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要与文旅、康养、教育等等结合起来,既要保护好,还要利用好,两手都要抓,不能让传统村落仅仅停留在“美丽风景”的单一层面,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传统村落在未来才会更有生命力。

  全国各地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湖北大别山传统聚落活化利用研究》作为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具有现实的参照和借鉴意义。传统村落见证了我们先人筚路蓝缕的历史轨迹,这是一笔丰厚的文化与精神资源,我们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有效利用好这一文化遗产,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释放新动能。

  【本文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