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乡愁早已融入他的血液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4-04-12

  ——读吴尔芬《迷人的水南尾》

  ◎  吕洪荣

  得知吴尔芬老师的新书《迷人的水南尾》出版,我第一时间给他发去微信索要,没想到次日就收到了。

  翻开扉页,“吕洪荣方家批评”的字样,既让我汗颜,又倍感欣慰。尽管我和吴尔芬无酒饭交集,但相识近30年的交情并没有因时间飞逝而消失,反而更加惺惺相惜。

  吴尔芬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客家人,家乡在福建省连城县,既有风景名胜冠豸山,也有闻名遐迩的众多书院。受客家文化的影响,吴尔芬先后在《中国作家》《解放军文艺》等刊物发表过各类文学作品,出版专著20多部,曾多次荣获福建省百花文艺奖、厦门文学艺术奖。他主创的儿童文学作品《谷文昌》《廖俊波》被中国出版协会评为2019年度30本好书、《古田军鼓》入选2020年度100本好书。

  故乡巨变,赋予客家文化和在外乡贤更多的精神光彩,也激发着吴尔芬的创作激情。翻开《迷人的水南尾》目录,在游与记、评与论、问与答、序与跋四个版块共38篇文章里,既有对故土难离的乡愁情结,也有对朋友情真意切的感怀。

  在他的作品中,很自然地吸收了客家话里的一些市井俚语,由此形成幽默、风趣、活泼的客家语言。比如,专门卖鸭苗的市场叫鸭卵行,黄瓜叫勒瓜等。

  红色基因是铸就新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底色。在“培田,1934年的最雨”一文中,因为下雨,“雨伞成了稀罕物……我从厨房弄了一把,虽然伞柄生锈、伞骨折断、伞布翻卷,但它毕竟是伞呀……我就举着这把历史悠久的伞进入悠久历史的官厅。”“这么大的雨,人没见过,房子没见过,恐怕连山都没见过,因为这不是雨,而是狂野的、叫人站不住脚的倾泻下来的水,瓦枧成了瀑布,天井很快就满了。”吴尔芬以充沛的情感描绘故乡的古老建筑,以鲜活的人物形象书写留在人民心中的那段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迹。

  与吴尔芬过去的一些作品比较,《迷人的水南尾》显得扎实,有质感,隐隐地蕴蓄着诗的意绪。同时,不乏灵动、摇曳之姿。在“他就是诗人鲁藜”中,吴尔芬通过轻松的笔触、明快的色彩,塑造了一位投身于革命洪流,成为一名革命战士、一名战地记者淡泊豁达的师者形象。在“迷人的水南尾”一文中,“后来,我竟然在水南尾住了四年,可能五年,也许六年?记不得了……在水南尾,邻居不熟悉我,单车不熟悉路,脚印不熟悉鞋,住在水南尾的日子,最怕的就是迷路。”“菜园在墙角,与客厅连成一体。那些包菜和芥菜,芹菜和韭菜,南瓜和黄瓜,苦瓜和丝瓜,它们的根深入大地,四季根替,各从其类,生成自己无可挑剔的精美轮廓,并不停地向空中伸展。”这些语句,细细读来,水南尾之所以迷人,是因为作者对故土充满挚诚与敬畏,乡愁早已融入他的血液,成为生命的一段。

  古人云:“文者,贯道之器也。”文学作品创作要守正创新,不仅要有现实生活的底蕴,更需要传承文化传统的根脉。因而,在《迷人的水南尾》中,奋斗在故乡各条战线上的普通劳动者,也是吴尔芬着力刻画的对象。无论是“家园的记忆”中的工笔花鸟画家李大成,还是“海角天涯乡梦同”里国画大师罗炳芳,抑或“揽闽西山水 绘客家风情”的中国画家游启章,吴尔芬让这些充满温情、人文和平凡的在外客家乡贤故事,既流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更彰显出客家人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精神风采。

  读吴尔芬的作品得有耐心,要一页一页品读,才能品出味道,品出意境。在“我们面向太平洋——为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而作”中,吴尔芬建议“‘修旧如旧’是维护修缮历史风貌建筑的最大原则。厦门市根据历史风貌建筑的历史、风格、艺术、研究价值等,分为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同时,建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保护规划,做到‘一幢一档、一幢一案’,建立日常保护工作必须掌握的数据库。有针对性地保护好、利用好每一处历史风貌建筑。”

  进入花甲之年的吴尔芬既做文学梦,更在做青春梦。他认为,得语文者得天下,写作可以成为终身的优势。因为写作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的标准化教育,而是一种共识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孩子能够通过文字传递情感、观点和知识。

  新时代的作家,只有将自己的心、情、思放到文学创作中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好作品。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自然资源局)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