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石之美,在于“藏”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4-04-18

  ◎  陈  智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礼仪,不轻易表达情感,喜怒不形于色,有一种“藏”的精神。相较于西方哲学讲究的奔放与张扬,东方哲学追求的则是含蓄和内敛,凡事含而不露,隐而不发,只待蓄势而为,一鸣惊人。

  鬼谷子有言“圣人之道,在隐与匿”。人活于世,当懂得收聚锋芒、光华内敛。肆意的招摇、炫耀,不过是气虚势弱的表现,唯有藏而不露,方可长久。

  一个“藏”字,山包海汇;一个“藏”字,地负海涵。

799441_lixiao_1713369600000_l.jpg

  “藏”在中国文化里无所不在。它是传统书画技法中的“留白”,戏曲里的“犹抱琵琶半遮面”,音乐里的“弦凝声歇”,建筑里的“庭院深深深几许”。

  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中国人崇尚自然,追求一种诗情画意、曲径通幽的空间意境,在造园理念和手法上也是尽量做到使之望之不尽,避免千篇一律,“曲径通幽”能给审美主体“玩味不尽”之感。

  曲胜过直,忍胜过躁,美从迷离中寻来,胜过通透的美感。赏一方山水雅石亦是如此,重视美的内蕴感受、挖掘与拓展,而这曲而深的境界,正是东方民族重要的审美观念。

  象外之象、味外之味才是我们行将上下而求索的目标。过于直白、过于显露,不免缺少深度和变化,也就失去了美的发现和体悟。美如雾里看花,欲辨不明;如池中观虾,若隐若现,美在味外之味,美的体验应是一种悠长的回味,美的表现应该是一种表面上并不声张的创造。

  委婉、曲折、幽远、深邃……半入仙境半人间的缥缈意境往往更容易引人入胜,“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李大钊的这句隐喻国运的话语,似乎也将“曲”之玄妙说了个通透。

  石乃大自然巧手所雕塑,色彩、线条搭配,相得益彰、妙趣横生。那一根根、一丝丝曲折延伸、峰回路转的线条,委曲如莽莽太行山中的盘山曲道;如朦胧雾霭中滑出的溪流;如春风送来的幽幽花香;又如那绕梁三日,缠绵悱恻的歌曲,委曲还如那深不可测的漩涡,又像那苍穹之上盘旋的雄鹰。要得委曲之妙,必须心存委曲。

  万物变化无常,曲折万端。自然蕴藏的委曲,更是极尽想象之能事,如春虹饮涧、轻烟戏林,蔓盘旋虬枝蜿蜒,它们就是艺术家创造曲折回环的艺术境界效仿的对象。

  在美学中,曲是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美最大限度地蕴藏在精确的曲线中,从造型心理学角度看,竖线有力量感,横线能使人产生稳实感,而曲线则富于流畅、变化、柔和与优美的美感。

  从审美上而言,柳暗花明,山穷水复疑无路,豁然开朗,带来的是一种审美的惊奇感。前人既已道破山景之美的真谛:“入林唯恐不密,入山唯恐不深”。我们赏玩一方拥有“藏”的属性的雅石,往往探寻的是那幽远的纵深,那层层推进的妙境,那深藏于有形之象背后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正是因为“藏”的显露,我们才多了可“寻”、可“游”、可“悟”的空间。

  意贵乎远而境贵乎深,石中所隐藏的奇山秀水、峻石险峰不禁勾起了观者的寻芳探幽之情,这似乎是自然大师在与其做一场心理互动式的游戏。

  以曲求其深,以折求其掩,以弯求其奥,以屈求其藏。觅幽揽胜,曲折、隐匿固然含趣,但我们仍需认清隐与晦之间的关系,倘若一味追求繁冗晦涩,难免会将自己引入迷宫,也会让观赏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云里雾里如坠入万丈雾海,那便不是很好的隐。

  隐而不露,藏而不显。其实,“隐”是为了更好地“露”,勾起人更幽深、更玄远的妙想;“藏”是为了更好地“显”,显出那更丰富、更多彩的世界。雾太大了,就模糊了景致,影响了人的观瞻;梦太深了,则会以幻象世界掩盖了真实世界。刘勰有言“深文隐蔚,余味曲包”。关键要有味,石面上疏密、曲折的线条,浓淡、深浅的色块,或交融或疏离,在虚实、藏露之间开拓着人认知的空间,创设想象的意境,展现出朦胧而丰厚的美感。

  藏得好,可以使“无景色处似有景色”,“形而不见而意现”。如中国山水画,常借缥缈烟云游走掩映,隐去山涧峭崖的许多景物,令人顿觉江山无尽、气象万千,使有限变无限,画面自然就显得更丰富了。有时藏是为露,如郭熙所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画史记载,荆浩“好为云中山顶,四面厚峻”,正是用藏的手法,以突显山势的巍峨高峻。

  想来,赏石观画,亦有相通之处,同工之妙,所谓“景露则境界小,景隐则境界大”。以露来暗藏,以藏来显露,便可在石体方寸之间,深藏千里江山,景随心变,心由境生,路有尽而目不穷,以小见大,以近喻远。当我们入情入境之时,即可摆脱看山即是山的束缚,游走于千峰万壑之间,不再执念于具象与直露,又是更渴求达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胸罗宇宙,思接千古”的境界。如此这般,神、情、意、趣也就相融相合了。

  玩石、赏石,既要寻究它的美,更需沉心静气,探求它所隐含的道。藏,不单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天道运行的法则。千百年来,藏,早已从哲学延伸至文化,渗透进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书法有藏锋、诗词有藏境、园林有藏志、武术有藏仁,而引申到为人处世,更需藏拙待时,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说过“士君子,须内精明,而外浑厚”。可见内藏聪明,外显浑厚,才是真正的藏拙之术、处世之道。

  岁冬万物善伏藏,只待惊蛰春雷响。所有的潜藏与沉淀,都是为了来日的明亮与生长。善藏者智,韬光养晦,藏的是锋芒;藏龙卧虎,藏的是才俊。我们只需静待时机,于该藏的时候蓄力。顺应天势,于该出的时候当出,无为而为,方可大成。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