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推进三个“有组织”,服务地矿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4-05-06

    ◎ 文新 徐绍红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对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世界范围内关键矿产争夺日益加剧,美日欧等纷纷实行关键矿产安全战略,抢占产业链供应链主导权,矿产资源供应链安全已成为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我国是全球矿产资源第一消费大国,但矿产资源禀赋不足,人均探明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未来我国战略性矿产需求总体仍呈上升趋势,在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必须建立起安全可靠的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储备体系,满足高质量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巨大需求。

  地矿高校作为地矿人才培养高地和科学研究主阵地,是实现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三者的最佳结合点,要主动面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需要,协同推进“三个有组织”,培养地质类拔尖创新人才,进行有组织科技创新,为地矿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助力建设能源资源强国。

  一、推进有组织培养地矿专业人才,为地矿产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地矿类高校担负着培养地矿人才主力军的重任,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全面融合。要重视新时代地质精神教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做好新时代地矿专业学生“三光荣”精神教育。通过报告会、主题影片、征文、演讲等类型丰富的文化活动宣传地质学家、大国工匠先进事迹,引导学生坚定专业报国、投身地矿事业的理想信念。要精准匹配地矿产业人才需求。地矿类高校要坚守为行业输送人才使命,每年开展地矿行业人才需求调研,保障地矿类专业本-硕-博人才培养规模。要强化“基础扎实、专业精深”的地球科学知识培养,建设好地矿类专业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基地,打牢学生野外一线踏勘、绘图、辨认岩性、分析地层构造等基本地质技能。积极争取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班、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等专项,实行“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坚定志趣,做到人人进课题、进实验室、进团队。要加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传统地质工科专业要围绕当前地热能等新能源、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寻找新的结合点和突破点,实现“工科专业新要求”。要树立工程教育新理念,开展研究性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训练。高质量建设好虚拟仿真实验室,以VR、物联网等技术为支撑,增强教育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地矿类高校要主动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智慧+”“智能+”“大数据+”赋能地矿类专业,开办资源环境大数据、智能探测技术、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智能采矿工程等新专业。大力推进地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传统地矿类专业转型升级。

  二、推进有组织科技创新,为地矿产业发展提供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地矿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使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为行业发展培育新动能。要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构建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高校要破除人才发展和科研管理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职称评聘和考核制度。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科研人员“胸怀国之大者”。给与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让科研工作者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和潜能,勇闯“科研无人区”。要围绕地球科学前沿,建设区域地质大数据中心。地矿高校要推动大数据与地球系统科学相结合,要建立新型举校体制,整合区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地球科学数据,构建统一的区域地质大数据平台。将地球系统以及各圈层相互作用进行数字化表达、深度分析与数值模拟,为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矿产资源成矿预测提供支撑,为地质学科研提供一站式数据、模型和知识服务,推动地球科学研究范式向数据驱动转型。要聚焦重大地质仪器装备,解决行业技术难题。发挥高校人才优势与企业资金生产优势,组建地质装备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联合创新体进行集中攻关。重点研发大深度、高精度、快速立体矿产资源探测装备,实现关键仪器设备和高精尖勘探装备国产化。地矿高校要积极探索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畅通高校教师职务科技成果从技术研发、中试熟化到转移转化的全生命周期链条,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行业发展动能。要瞄准“三深一新”战略,组建高能级科技平台。要聚焦深海、深空、深地探测和新能源开发,集中同一领域、不同方向地矿高校和企业力量,联合组建全国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实现一个地质领域一个科研国家队,解决一个重大科学问题。要加强跨国别科技合作,地矿高校要勇于发起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吸引全球最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共同实施大科学工程,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三、推进有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有生力量

  从半导体、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产业需求来看,锑、铍、铋、钴、镓、锗、铪、铟、锂、铌、钽、钛、钨、钒、铂族稀土、萤石、天然石墨等40类矿种是产业链上下游生产不可或缺的关键矿产。其中,我国锰、铌、锆、铪、铬、镍、钴、钛、锡等矿种超过90%依赖进口。地矿类高校要立足我国矿产资源短板,全面参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要动态制定紧缺关键矿产清单。当前,铁、锰、铝等矿产需求一直处于高位,随着我国新能源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锂、钴、镍等矿产需求还将持续增长。地矿高校资源产业经济等学科要根据国际矿产资源供给结构变化、国内矿种已探明储量和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向国家部委、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从矿产勘查、开采、选冶全生命周期进行布局,制定紧缺关键矿产资源清单和找矿行动计划。要加强矿产资源成矿理论研究。当前,矿产勘查工作正在由浅层向深部转变,由低山区向高山区转变,理论研究是原始创新能力的源泉,要加强地球深部结构、成矿规律、重点成矿区带战略选区等科学问题研究。按照有色金属、稀土矿产、非金属矿产等不同矿种特点,组建地质、采矿、物探、钻探、遥感等高水平跨学科创新团队,推动不同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形成符合我国地质特点的成矿找矿理论。要大力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地矿高校要建设面向地矿企业发展需要的现代产业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聘请企业专家为校外导师,联合培养地矿类研究生,让学生在地质找矿一线开展科研实践。高校要绘制科研和人才图谱,组建学校不同类型和层级的“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博士生服务团”,面向地矿行业领域提供专业技术服务。要全力参与重大找矿专项。高校要改革完善职称评聘、科研评价制度体系,充分激发教师和科研人员服务行业发展动力。地矿高校要联合地勘队伍和地质科研机构组建找矿联合体,参与重大找矿专项,进行“揭榜挂帅”,分工协作、集中攻关。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